• 首页 首页 icon
  • 工具库 工具库 icon
    • IP查询 IP查询 icon
  • 内容库 内容库 icon
    • 快讯库 快讯库 icon
    • 精品库 精品库 icon
    • 问答库 问答库 icon
  • 更多 更多 icon
    • 服务条款 服务条款 icon

磁盘管理和文件系统

武飞扬头像
lc111
帮助1

一、磁盘管理

1.磁盘的物理结构

1.1总览

学新通

1.2 盘片与磁头

  •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正反两面)

学新通

  •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并不是只有一个磁头)

学新通

组合展示:

学新通

1.3硬盘数据结构

  • 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Sector),一个扇区可存放512字节的数据(硬盘最小的存储单位),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MBR扇区)

PS:MBR扇区:

MBR:主引导记录,包含了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和分区表,用于引导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和管理磁盘上的分区信息。MBR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前446个字节是开机引导程序,后64字节是分区表(表明分区的范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最后2字节代表MBR的结束位(55aa)

  •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Track)

  • 柱面

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的一个圆柱面

  • 存储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8个2进制)×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6个二进制)×每扇区字节数

1柱面=512 * 扇区数/磁头数×磁道=51263255=7.84M。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使用fdisk -l可以查看分区信息。

1.4 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现在一共有6种,目前主流的硬盘接口有两种,SAS和SATA

  1. IDE:133MB/s,并行接口(用于早期家用电脑)
  2. SATA:6Gb/s,数据端口与电源(长的电源,数据线短的)端口是分开的,即需要两条线,一条数据线,一条电源线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3. SCSI:640MB/s,小型机系统接口,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 CPU 占用率较低,转速快,支持热插拔等(并行接口,用于早起服务器)
  4. SAS:6Gb/s,SAS是一整条线,数据端口与电源端口是一体化的,SAS中是包含供电线的,而SATA中不包含供电线。SATA标准其实是SAS标准的一个子集,二者可兼容,SATA硬盘可以插入SAS主板上,反之不行。。
  5. M.2
  6. 光纤接口

2.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的硬盘按照大小来分,分为两种

  • LFF:3.5寸,一般见到的那种台式机硬盘的大小
  • SFF:Small Form Factor 小形状因数,2.5寸(注意不同于2.5寸的笔记本硬盘)

PS:L、S分别是大、小的意思,目前服务器或者盘柜采用sff规格的硬盘主要是考内虑增大单位密度内的磁盘容量、增强散热、减小功耗

2.1 硬盘

硬盘目前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HD)的i/o速度比固态硬盘(SSD)要慢2倍左右,但固态硬盘(SSD)的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固态硬盘(SSD)无法完全取代机械硬盘(HHD)

常见的块设备(硬盘等)都在/dev/目录下

  • 机械硬盘(HHD)

Hard Disk Drive,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 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 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 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 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 作。数据通过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也可以通过相反方式读取。硬盘为精 密设备,进入硬盘的空气必须过滤

  • 固态硬盘(SSD)

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 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 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普通硬盘一致 相较于HDD,SSD在防震抗摔、传输速率、功耗、重量、噪音上有明显优势,SSD传输速率性能是HDD 的2倍

3.MBR和磁盘分区

1.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

  •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引导硬件找到操作系统)和硬盘分区表
  • 第一个扇区总共512字节,前446字节是主引导记录,分区表保存在扇区中的第447-512字节中(即去掉前446字节后的后64字节,表明分区的范围,分区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合素)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字节。
  • 最后2字节是结束位,代表MBR结束

2. 磁盘分区的表示

Linux中将硬盘、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Linux内核读取光驱、硬盘等资源时,都是通过“设备文件”的形式进行,因此,将硬盘和分区分别表示为不同的文件。

示例:

#/dev/hda5
#各部分含义

#/dev/:硬件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

# hd:表示IDE设备(sd表示scsi设备)(SD和IDE都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对于 IDE 接口的硬盘设备,表示为“hdX”形式的文件名;而对于 SCSI 接口的硬盘设备,则表示为“sdX”形式的文件名

# a:硬盘的顺序号,表示的第几块硬盘,以a、b、c…表示

# 5:分区的顺序号,表示第一块硬盘接口的第五个分区;分区:以硬盘设备的文件名作为基础,在后边添加该分区对应的数字序号即可。例如,第 1 个 IDE 硬盘中的第 1 个分区表示为“hda1”、第 2 个分区表示为“hda2”,第 2 个SCSI 硬盘中的第 3 个分区表示为“sdb3”、第 5 个分区表示为“sdb5”。

4.. 为什么磁盘盘要分区

linux系统中,磁盘不分区,就无法使用,所以磁盘是一定要分区的

分区步骤分区 ---->格式化(安装文件系统)—>挂载

1.分区的原因以及分区的优缺点:

优点:

  1. 优化I/O性能 读写
  2. 实现磁盘空间配额限制
  3. 隔离系统和程序
  4. 安装多个OS
  5. 采用不同文件系统

缺点:

  1. 必须是连续的空间
  2. 一旦分好区域后,无法增加或者减少空间

2.分区的类型

  • MBR:

MBR分区是一种老的技术了,使用fdisk命令,支持对2T以下的硬盘进行分区(主要原因:采用MBR分区表,由于MBR用4个字节存储分区总扇区数,最大可以表示2的32次方,一个扇区512字节,那么分区的容量或者磁盘容量都不能超过2TB)

fdisk -l默认查看所有磁盘的基本信息,后面跟磁盘名(设备名)(例如/dev/sdb)查看对应磁盘的基本信息

PS:MBR分区最高支持份4个区(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

主分区:可以直接使用 ,安装操作系统,存储文件等 (序号为 1-4)

扩展分区:不可以直接使用, 需要再划分逻辑分区,让分区超过4个

逻辑分区(特殊的主分区):可以直接使用, 存储文件(序号从5开始,一直到正无穷(软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一直划分))

所以硬盘使用MBR分区的话,主分区至少有 1 个,最多有 4 个;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只能有 1 个,且主分区 扩展分区总共不能超过 4 个;逻辑分区可以有若干个

  • GPT:

GPT分区是一个较新的技术,使用gdisk命令,支持对2T以上的硬盘进行分区,最高支持划分128个主分区,且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校验和备份分区表,以减少数据损坏的风险。

二、文件系统

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使用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使用文件的方法。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结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

从系统角度来看,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设备的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具体地说,它负责为用户建立文件,存入、读出、修改、转储文件,控制文件的存取,安全控制,日志,压缩,加密等。

总结来看,文件系统就是用来管理(增删改查恢复)文件的程序

1.查看磁盘的文件系统

linux系统中

  • ext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dumpe2fs命令 磁盘名 (列如/dev/sdb1)来查看
  • xfs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xfs_info命令 磁盘名(列如/dev/sdb1)来查看

2.文件系统的组成

  • 内核中的模块:ext4, xfs, vfat
  • 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VFS
  • 用户空间的管理工具:mkfs.ext4, mkfs.xfs,mkfs.vfat

2.1 文件系统超级块(Superblock)

文件系统超级块(Superblock)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系统元数据的一部分。它是文件系统的关键数据结构之一,用于描述和管理文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布局和属性

文件系统超级块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 文件系统类型:指示文件系统的类型,例如Ext4、NTFS、FAT32等。
  2. 文件系统大小:记录文件系统的总大小、可用空间和已使用空间。
  3. 块大小:指定文件系统中数据块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4. 索引节点(inode):包含文件和目录的元数据信息,如权限、所有者、时间戳等。
  5. 文件系统挂载标志:描述文件系统的挂载状态和选项,如只读、同步写入等。
  6. 块组信息:记录文件系统的块组布局、块位图和索引节点位图等。
  7. 日志记录和一致性:如果文件系统支持日志记录或一致性机制,超级块中会包含相关信息。

文件系统超级块在系统启动时被读取并保存在内存中,以提供对文件系统的访问和操作。它被用于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定位文件和目录、管理磁盘空间等。

在磁盘上,超级块通常位于文件系统的特定位置,以便系统能够快速找到并加载它们。每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超级块,不同文件系统的超级块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目的都是存储关键的文件系统元数据。

查看常见的硬件设备:

[root@localhost data]#ll /dev/sd*
brw-rw---- 1 root disk 8,  0 2月  21 19:27 /dev/sda
brw-rw---- 1 root disk 8,  1 2月  21 19:27 /dev/sda1
brw-rw---- 1 root disk 8,  2 2月  21 19:27 /dev/sda2
brw-rw---- 1 root disk 8,  3 2月  21 19:27 /dev/sda3
brw-rw---- 1 root disk 8, 16 2月  21 19:27 /dev/sdb
brw-rw---- 1 root disk 8, 17 2月  21 19:27 /dev/sdb1
brw-rw---- 1 root disk 8, 32 2月  21 19:27 /dev/sdc
#disk后的 8 代表设备的类型;8后的数字代表第几类的第几块设备

3.文件系统的类型

在计算机中,文件系统(file system)是命名文件及放置文件的逻辑存储和恢复的系统。

文件系统类型决定了向分区中存放、读取数据的方式和效率。

cat /proc/filesystems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系统支持的 文件类型

1.XFS文件系统

CenOS 7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高性能的日志型文件系统

  • 根据所记录的日志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磁盘文件内容
  • 用优化算法,日志记录对整体文件操作影响非常小
  • 是一个全64-bit的文件系统,最大可以支持8EB的文件系统(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
  • 而支持单个文件则达到8EB能以接近裸设备I/O的性能存储

2.Swap交换文件系统 (虚拟内存)

swap交换分区是系统RAM的补充,swap分区支持虚拟内存。当没有足够的RAM保存系统处理的数据时,将数据写入swap分区;当系统缺乏swap空间时,内核会因RAM内存耗尽而终止进程

PS:配置过多swap空间会早存储设备处于分配状态但闲置,造成浪费,过多swap空间还会掩盖内存不足的问题。

3.FAT16、FAT32(windows自带,linux使用需要安装)

  • FAT16: FAT16是最早的FAT文件系统之一,在DOS和早期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它支持的文件系统大小最大为2GB(或者4GB,具体取决于实现)。

FAT16使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来跟踪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和目录。由于其较小的簇大小(通常为2KB),FAT16在处理小容量存储介质时效果较好,但对于大容量存储介质来说,会导致较大的存储空间浪费问题。

  • FAT32: FAT32是FAT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它增加了对更大存储介质的支持并改善了存储空间利用率。FAT32文件系统可以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大小为2TB。

FAT32使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来跟踪文件和目录。较大的簇大小(通常为4KB或更大)相对于FAT16来说,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容量存储介质,减小存储空间的浪费。

总之,FAT16适用于小容量存储介质,而FAT32适用于较大容量的存储介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FAT32仍然具有一些限制,例如单个文件的最大限制和文件系统性能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其他文件系统(例如NTFS)可能更适合使用。

4.NTFS(windows默认文件系统)

NTFS文件系统所具备3个功能:错误预警功能、磁盘自我修复功能和日志功能。

  1. 安全性:NTFS支持文件和目录级别的访问控制权限,使得可以精确控制不同用户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
  2. 容量支持:NTFS支持非常大的文件和分区大小,可以处理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大文件。
  3. 冗余和容错:NTFS支持磁盘冗余和错误纠正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可靠性和恢复能力。
  4. 文件压缩:NTFS可以对文件进行透明压缩,节省磁盘空间。
  5. 文件加密:NTFS支持对文件和目录进行加密,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5.EXT4(Extended file system 4, 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 )

  • CenOS 6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适用于那些分区容量不是太大,更新也不频繁的情况,例如/boot分区。
  • EXT4是EXT文件系统的最新版。提供了很多的特性,包括纳秒级时间戳、创建和使用巨型文件(16TB)、最大1EB的文件系统,以及速度的提升。

6.JFS

主要是为满足服务器的高吞吐量和可靠性需求而设计、开发的。单个文件最大限制16TB,该文件系统最大支持1PB的容量。

4.磁盘管理

1.分区工具

  • lsblk 列出块设备
  • fdisk 管理MBR分区
  • gdisk 管理GPT分区
  • parted 高级分区操作,可以是交互或非交互方式
  • partprobe 重新设置内存中的内核分区表版本,适合于除了CentOS 6 以外的其它版本 5,7,8

1.1 fdisk

格式:fdisk -l 磁盘设备

选项:

  • -l(小写l):后面不跟磁盘设备名,则列出系统中的所有磁盘和分区,并显示它们的详细信息,后面跟磁盘名(设备名)(例如/dev/sdb)查看对应磁盘的基本信息

PS:

fdisk -l /dev/sda :是非交互式查看

fdisk /dev/sda:是以交互式的方式查看和管理磁盘分区

  • -d:删除分区
  • -m:列出手册
  • -n:添加分区
  • -p:打印出当前分区表
  • -q:不保存退出
  • -t:更改分区类型,系统ID
  • -w:保存退出

非交互式示例:使用fdisk -l /dev/sda查询磁盘信息

学新通

各字段含义:

  • Device(设备,这里我使用的是中文版,自动翻译了):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称。
  • Boot:是否是引导分区。若是,则有“*”标识。主系统
  • Start:该分区在硬盘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数)。
  • End:该分区在硬盘中的结束位置(柱面数)。
  • Blocks:分区的大小,以 Blocks(块)为单位,默认的块大小为 1024 字节。
  • Id:分区对应的系统 ID 号。83 表示 Linux 中的 XFS 分区或 EXT4 分区、8e 表示 LVM 逻辑卷。LVM 是 Linux 操作系统中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逻辑机制
  • System:分区类型。识别到新的硬盘设备后,就可以在该硬盘中建立新的分区了。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分区和格式化的过程是相对独立的。

交互式示例:使用fdisk /dev/sda

学新通

[root@localhost data]#fdisk /dev/sda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
输入 n 后
      p 主分区 e扩展分区  1逻辑分区
      设置分区:1(范围1-4 ,如按回车代表默认值)
      设置分区大小: 20G (指定大小为20G ,回车代表默认使用全部空间)
##在这所做的操作,不按w保存并退出,都不会生效
#####创建后分区如果分区未出现可以使用 partprobe 刷新检测分区表。

1.2 blkid 查看块设备属性信息

学新通

1.3mkfs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格式:

  •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ext4等) 分区设备
  • mkfs.文件系统类型(xfs等) 分区设备

文件系统举例:

xfs (CentOS 7)

ext4(CentOS 6)

两种格式中,分区设备都需要填写绝对路径

选项:

  • -t {ext2|ext3|ext4|xfs}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 -b {1024|2048|4096} :指定块 block 大小
  • -L: ‘LABEL’ 设置卷标
  • -j :相当于-t ext3, mkfs.ext3 = mkfs -t ext3 = mke2fs -j = mke2fs -t ext3-i
  • -i: 为数据空间中每多少个字节创建一个inode;不应该小于block大小
  • -N:指定分区中创建多少个inode
  • -I (大写I):一个inode记录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128---4096
  • -m:默认5%,为管理人员预留空间占总空间的百分比
  • -O FEATURE[,...] :启用指定特性(功能)-O ^FEATURE关闭指定特性(功能)

示例:

 [root@localhost ~]# ls /sbin/mkfs*        //查看当前系统支持哪些文件系统类型
 /sbin/mkfs         /sbin/mkfs.ext2  /sbin/mkfs.fat    /sbin/mkfs.vfat
 /sbin/mkfs.btrfs   /sbin/mkfs.ext3  /sbin/mkfs.minix  /sbin/mkfs.xfs
 /sbin/mkfs.cramfs  /sbin/mkfs.ext4  /sbin/mkfs.msdos
 [root@localhost ~]# mkfs.xfs /dev/sdb1      //将sdb1格式化为XFS文件系统
 meta-data=/dev/sdb3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655360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2621440,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1.4 mkswap

特殊的文件系统,缓解内存不足时,但需注意使用配置过多swap空间会早存储设备处于分配状态但闲置,造成浪费,过多swap空间还会掩盖内存不足的问题

常用命令:

mkswap 分区设备 (分区设备位置要使用绝对路径)(这是一种非交互的方式设置,一般建议使用fdisk 设备名命令进行交互添加)

swapon -s :显示所有启用状态的交换分区

swapon -a :全部关闭(不跟-a,后面跟设备名则是开启对应设备)

swapoff -a :全部开启(不跟-a,后面跟设备名则是关闭对应设备)

#创建swap分区
[root@localhost ~]# mkswap /dev/sdb
mkswap: /dev/sdb: warning: wiping old xfs signature.
正在设置交换空间版本 1,大小 = 20971516 KiB
无标签,UUID=909585cc-09a2-482f-9ac0-e5de87bfda55
#启用和关闭分区
[root@localhost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3.7G        411M        2.9G         18M        421M        3.0G
Swap:          3.9G          0B        3.9G
[root@localhost ~]# swapo
swapoff  swapon  
[root@localhost ~]# swapon /dev/sdb
[root@localhost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3.7G        427M        2.9G         18M        421M        3.0G
Swap:           23G          0B         23G
[root@localhost ~]# swapoff /dev/sdb
[root@localhost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3.7G        413M        2.9G         18M        421M        3.0G
Swap:          3.9G          0B        3.9G

1.5 lsblk 列出系统上的块设备以及它们的挂载点和相关信息

格式:lsblk [选项 [设备名]

[root@localhost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60G  0 disk 
├─sda1            8:1    0    5G  0 part /boot
└─sda2            8:2    0   55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50G  0 lvm  /
  └─centos-swap 253:1    0    5G  0 lvm  [SWAP]
sr0              11:0    1  4.2G  0 rom  
###各字段含义
#NAME:设备名
#MAJ:MIN:主次设备号
#RM:是否可移动设备
#SIZE:设备大小
#RO:是否只读
#TYPE:设备类型
#MOUNTPOINT:挂载点

PS:当新加磁盘添加完毕以后使用lsblk命令看不到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可以刷新端口(或重启(最后手段))来刷新磁盘

#切换到存放了与 SCSI 主机适配器相关的信息的目录scsi_host
[root@localhost ~]# cd  /sys/class/scsi_host/
#查看一共几各端口
[root@localhost scsi_host]# ls
host0  host1  host2
#刷新端口0
[root@localhost scsi_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刷新端口1
[root@localhost scsi_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
#刷新端口2
[root@localhost scsi_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1.6 df 显示文件系统在磁盘中的占用情况

格式:df [选项]

常用选项:

-h:人性化显示

-T:显示类型

-a:显示所有(包括0块)的文件系统

5.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

1.mount 挂载文件系统

在了解命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挂载的规则,以及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的缺点

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挂载是一次性的, 关机后挂载关系就会取消,下次开机启动时仍然需要重新挂载

挂载规则

  • 一个挂载点同一时间只能挂载一个设备
  • 一个挂载点同一时间挂载了多个设备,只能看到最后一个设备的数据,其它设备上的数据将被隐藏
  • 一个设备可以同时挂载到多个挂载点
  • 通常挂载点一般是已存在空的目录

格式:mount [选项] 设备名 挂载点目录

常用选项:

  • -t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xfs,ext4等) 存储设备 挂载点目录

  • -o

mount -o [选项(挂载文件系统的选项 多个选项用逗号隔开)] 设备名

-o常用的选项: loop= 用来把一个文件当成硬盘分区挂接上系统 ro 只读方式 rw 读写方式

使用举例:

#挂载ISO镜像到指定文件夹
mount  -o loop ISO镜像文件  挂载点目录      

2.umount 解挂载(卸载文件系统)

格式:umount 设备名或挂载点(两者皆可)

选项:-f:强制解除

注意事项:

解挂载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可位于在挂载目录下,需要切换目录,不然无法成功解除挂载

3.永久挂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文件/etc/fstab

系统中的/etc/fstab文件可以视为mount命令的配置文件,其中存储了文件系统的静态挂载数据。Linux在每次开机时会自动读取这个文件的内容,根据文件里面的配置自动挂载所指定的文件系统,默认的fstab文件中包括了根分区、/boot分区、交换分区及proctmpfs等伪文件系统的挂载配置。

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挂载是一次性的, 关机后挂载关系就会取消,下次开机启动时仍然需要重新挂载,所以我们将挂载命令写入文件/etc/fstab中,就可以实现永久挂载,不会因下次开机启动再去重新挂载。

示例: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Wed Mar 24 23:27:55 2021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dev/mapper/centos-root /                       xfs     defaults        0 0
#########写入的行(UUID那一行)
UUID=54cce9ff-2f23-43b3-a654-728926b2a555 /boot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entos-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各字段含义
#以/dev/mapper/centos-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举例
#字段以空格或/作为分隔符
#字段1 /dev:设备名或设备卷标名、或设备的UUID(建议使用UUID,可使用lsbik命令查看)。
#字段2 /mapper: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录的位置。
#字段3 /centos-swap swap  :文件系统类型,如 XFS、swap 等。
#字段4 swap:挂载参数,即 mount 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例如,default、rw、ro、noexec 分别表示为默认参数、可读可写、只读、禁用执行程序。
#字段5 defaults: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 dump 备份(dump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忽略。
#字段6 0 0:该数字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表示不进行检查, 1表示优先检查,2表示其次检查。根分区可设为1,其他分区设置为2。一般不进行检查,会影响系统性能。

PS:

修改/etc/fstab文件内容时候,一定要确保一个字符都不错,错任何一个字符都会导致开机报错,无法正常启动

永久挂载强烈建议使用UUID,UUID可以确保唯一,使用设备名/dev/sdb1 /mnt ,没有UUID更稳定

这篇好文章是转载于:学新通技术网

  • 版权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及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请提供相关证据及您的身份证明,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48小时内删除。
  • 本站站名: 学新通技术网
  • 本文地址: /boutique/detail/tanhfhbagh
系列文章
更多 icon
同类精品
更多 icon
继续加载